欢迎登陆菏泽市中康职业培训学校官网 投诉电话:0530-7394931
小儿推拿学科体系的构建
发布时间:2020-12-25 08:51
小儿推拿学是中医儿科学和推拿学相结合的产物。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,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,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的部位和穴位,以防治儿科疾病、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中医外治疗法。小儿推拿学是关于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。它追溯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发展,研究手法作用于小儿的原理,探寻小儿推拿的特征和规律,总结古今小儿推拿防治疾病、调节体质,以及在儿童保健等方面的运用和经验等内容。
(一)中医和中医儿科学
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组成部分,是中医认识小儿生理病理规律和运用手法防治儿科疾病的独特形式。它凭借特有的手法与穴位,将传统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“理、法、方、药”演变成为“理、法、方、推”。历史上有名的小儿推拿学家,如明代的徐 用宣、龚云林、周于蕃,清代的熊应雄、骆如龙,近代的李德修、孙重三、张汉臣、刘开运等,他们首先是中医,其次才是小儿推拿医生。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中医儿 科治疗经验,成就了他们在小儿推拿领域里的辉煌。传统中医理论基础知识是小儿推 拿收集病历、辨识证候、分析病机、确立治疗方案的根本出发点。
(二)推拿学理论和技能
小儿推拿隶属于推拿学。它遵循推拿学的基本规律,是手法和穴位在特定人群——小儿中的特殊运用,学习小儿推拿离不开推拿学。传统推拿的核心是手法和腧穴,手法与腧穴是建立在中医对包括小儿在内的人体共同认识基础上的。可供选择的手法和穴位越多,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。成人手法和穴位在小儿推拿中广泛运用,弥补了小儿推拿手法和特定穴位数量较少的缺陷,如“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,心胸取内关,肚腹三里留”等完全适用于小儿。
(三)现代科学和育儿知识
儿科学及育儿知识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规律。它们的研究成果为运用小儿推拿防治儿科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。学习和借鉴现代儿科学和现代育儿知识,有利于拓展小儿推拿处方设计的视野,促进小儿推拿学术的发展。
手法和穴位是小儿推拿的核心。手法本身是一门技(艺)术,是医生手的姿势、动力学和美学特征的综合体现,是学好用好小儿推拿的前提。小儿推拿特定穴位有别于传统腧穴,它有固定名称、部位、操作方法、功效和临床应用。所有这些都应该重点 掌握。
小儿推拿不用药物。手法施于小儿,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,调节经气,调节阴阳, 调节精、气、神;通过激活与调动小儿机体,由机体自身而不是药物去改善体内状态,从而求得脏腑组织间新的平衡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。
本文内容来源网络,不能识别其来源,如有版权争议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