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,在临床上,我们在治很多痛症的时候,特别是对于短期的痛症,比方说你是突然摔倒,扭伤啊等等,或者意外伤害,像这类的问题,针灸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。
可是对于有很多长期的痛症来说,他不是一天两天的,他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,他都有这些痛症。所以在针灸之后呢,我们不可能每天不断地去针灸,针灸只不过是解决了他们的一时症状。很有时候很容易会再痛回来,那怎么办?
这时,我们就要把根源找出来,也就是从我们的体质上,来做改变。
那痛症的体质,大多数都是跟寒性体质,有关。因为,寒主收引,所以就会造成痛。
因此,我们大部分都要考虑调整寒性体质。这样才能够达到全面的治疗。
那接下来,再给大家分享几个比较特别的针法,我在临床上,遇到痛症的治疗,往往都是先针、再灸,问题比较严重的,再配合以汤药的调理,就都会有不错的改善了。
这其中,就有三种比较常见的痛症情况。
一、不能确定真正的痛点是什么,
这样的人,他进来以后,你问,他哪里痛,他说,哎呀。我这也痛,我那也痛,我腰痛背痛膝盖痛,脚痛,肩膀痛、头痛,等等,你一听就感觉头蒙,那这其实,也就表示说他的痛症是多方面的。
对于这种情况呢?那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很清楚的告诉你哪边是他最痛。这时,我们可以做一个动作,就是先开四关,先开四关。
四关
开四关就是指:合谷跟太冲,因为合谷有两个,太冲有两个,所以就叫四关。
那开四官了之后呢,他就会有一个浮现的痛点,有时候他扎完以后,你再问他说,哪个地方比较痛,他就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你,他比较痛的点,然后我们再循经调理就可以了。
二、全身痛
我们在针灸里面呢,会经常用到这两个穴位来处理全身痛,一个是后溪,一个是申脉,申脉是在我们的脚上,后溪是在我们的手上。
申脉和后溪,我们在用的时候,如果说他是身体的一边痛,比如说,他左边痛,我们就在右边的申脉、后溪来下针,相反,如果是他右边痛,我们就在左边的申脉和后溪下针,看看疼痛有没有缓解,还有,如果他没有办法分辨,他左右两边都在痛。那我们就同时四个穴位同时下。
三、全身肌肉痛
中医讲,脾主四肢肌肉,所以如果一个病人,告诉你说,他全身的肌肉痛,那么就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取穴,就是大包穴。它是在我们的腋下,大概第六肋间隙。
那大包穴,是脾经的穴位,它是脾之大络,所以可以统领全身的这个肌肉。那我们要用它的时候,可以用扎针。
也可以用按摩,也比较不错,就是把手,放在我们的肋两侧,左右这样按。就可以放松我们身体的肌肉,比较好。
那以上,就是我们在面对病人痛症的时候,简单的三步走。大家可以做个参考,临床上反馈效果也都是比较不错的。
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,传承中医适宜技术,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、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,具有重要意义,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、提升中医适宜技术,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
中康学校秉承着专注教育,立德树人为己任,
让人人有学上、个个有技能、家家有希望”逐渐成为现实。